印度自由行(十二)瓦拉那西-飛機-奧蘭卡巴Aurangabad 世遺 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 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
印度自由行
獨遊40天,主要地點:斯里納加Srinagar-昌迪加爾Chandigarh-西姆拉Shimla -德里 Delhi 新德里New Delhi-普斯赫卡爾Pushkar-金 齋沙默爾Jaisalmer-藍 焦特布爾Jodhpur-白 烏代浦Udaipur-粉紅 齋浦爾Jaipur-阿格拉Agra-克久拉霍Khajuraho-瓦拉那西Varanasi-奧蘭卡巴Aurangabad-孟買 Mumbai-加爾各答 Kolkata
很感謝有許多的印度人以和善幫助我,更感謝主耶穌的保守,帶我平安歸來!
行程
56-1002三瓦拉那西Varanasi-飛機 誤點-奧蘭卡巴Aurangabad
57-1003四奧蘭卡巴Aurangabad 世遺 埃洛拉石窟 Ellora Caves
58-1004五奧蘭卡巴Aurangabad 世遺 阿旃(ㄉㄢ)陀石窟 Ajanta Caves
59-1005六奧蘭卡巴Aurangabad-飛機 誤點-孟買 Mumbai 旅館2雷 半夜流浪
實走行程
56-1002三瓦拉那西Varanasi-飛機 誤點-奧蘭卡巴Aurangabad
56-1002-01印 瓦拉那西Varanasi(1)印度教七聖城之一。恆河Ganges。
民宿老闆的兒子協助叫計程車,要到巷子外比較大的馬路邊搭車,我謝謝他。
機場的安檢,比起斯里納加等地,進入機場的程序與安檢,都簡單而容易多了,就跟一般的國際機場差不多,很方便,也很親民。
56-1002-02印 瓦拉那西-飛機 海得拉巴(1)
(一)
印 瓦拉納西-飛機-海得拉巴 chin
14:55 準時 瓦拉納西機場
IndiGo 6E6295 • 1小時55分
16:50海德拉巴國際機場
轉機 • 2小時30分 行李直達
56-1002-03印 海得拉巴 誤點 飛機-奧蘭卡巴(1)
(二)
印 海得拉巴-奧蘭加巴德
19:20 飛機誤點
延到20:20起飛。
20:20海德拉巴國際機場
IndiGo 6E7159 • 1小時25分
20:45奧蘭加巴德機場
56-1002-03印 奧蘭卡巴Aurangabad(1)始建17世紀。
奧蘭卡巴Aurangabad始建17世紀。城中頗多莫臥爾時期古蹟,包括奧朗則布寵妃多拉尼的陵墓。馬拉特瓦達大學也建於該市。
馬哈拉施特拉邦 奧蘭卡巴Aurangabad=奧郎加巴德
22:45抵達IXU奧蘭加巴德機場Aurangabad Airport,只有一個航站樓。只有國內班機。
機場大廳牆上的圖片是世遺 阿旃陀石窟 Ajanta Caves 的cave17壁畫,我後來問cave17的管理員,他說這幅壁畫不開放。
旅館派人接機,我覺得很棒,司機也不錯。
所以我跟接機的司機討論明天的行程與費用。
1世遺 埃洛拉石窟 Ellora Caves+4地,車子1000付現,明天8:30。
2世遺 阿旃陀石窟 Ajanta Caves 旃(ㄉㄢ),車子3000付現。
我請司機加Whats App。這樣才有憑證。
可以請你把明天的行程、價錢、出發的時間寫在這裡嗎?
Can you please write down tomorrow's itinerary, price, and departure time here?
到旅館後,他傳訊息給我:
1.ellora caves
2.grishneshwar temple
3.tomp of mughal emperor
4.daulatabad fort
Yes mam same price visit four places
Only visit ellora you will give me 1400/-
我回他說:剛剛在車上,你說單單visit ellora 是1000,現在寫要1400?
司機的價錢改來改去,說不清楚,我謝謝他,不參加了。
22:50旅館住宿,可以刷卡2800+5400盧布共3晚=1067+2057台幣
明天早餐7:00
我也問旅館行程,只是+4地=1600,跟接機的計程車是合作的,在旅館叫,也是找同一個司機。
大旅館的服務人員不太和善,比較商業化。
旅館的男櫃台人員不願意告訴我搭公車去埃洛拉石窟 Ellora Caves的資訊,他說路很難走,不容易,包計程車好。
為了避免麻煩,我決定自己搭公車去。
我訂這家旅館是因為有接機、有早餐,也算乾淨,離車站不遠,可惜櫃台的服務人員服務態度冷漠,不過餐廳的服務人員很親切。
晚餐煮美極泡麵。
57-1003四奧蘭卡巴Aurangabad 世遺 埃洛拉石窟 Ellora Caves
57-1003-01印 奧蘭卡巴Aurangabad(1)始建17世紀。
早餐後,我出發走到車站。
57-1003-02印 奧蘭卡巴 中央車站-公車-Ellora Caves(1)
奧蘭加巴德中央車站Aurangabad Central Bus Station 去2個洞窟都可以在這裡搭車。
車站的計程車攬客,去埃洛拉石窟 Ellora Caves,差不多價錢,有喊1000/2500的。
去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,半小時1班,櫃台人員告訴我在8號月臺等車。
公車來了,比較舊一點,沒有空調,我跟車掌先生再次確認,上車買票,只要25盧布。
08:30開車
09:10到石窟外的左側路邊停車。
57-1003-03印 奧蘭卡巴 世遺 埃洛拉石窟(1)Ellora Caves。34座石窟。公元前600-1000年。
世遺 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共有34座的石窟,全長約2公里。從查拉南德里山Charanandri Hills的玄武岩懸崖上挖掘出來。展現公元前600-1000年的寺廟石雕建築。
佛教石窟共12座,編號第1至12窟。
印度教石窟共有17座,編號為第13至29窟。
耆那教石窟共有5座,編號第30至34窟。
下公車後,往前走就看到石窟的標誌牌。
買門票600盧布,有遊園車(前往7-34號石窟)往返20盧比,但是我喜歡走路參觀。
進園,往前面就是最重要的16窟。
佛教石窟共12座,編號第1至12窟。
最南端的第1窟到第12窟為佛教窟,建於西元600年至730年之間。
裡面有寺院、佛像、講經堂等,主要的雕像是釋迦牟尼像。第10窟是支提窟(佛殿),其餘是毗訶羅窟(僧舍,但第11窟也有佛殿的樣式)。
一般而言,佛教石窟比較樸實。第5窟是最大的毗訶羅窟。第10窟是維什瓦卡爾馬窟(Visvakarma)。第11窟稱兜德勒,有3層。第12窟稱丁德勒。
補充
印度石窟的建築形制可分為「支提窟」和「毗訶羅窟」兩種。
支提窟chaitya:塔廟,是藏舍利的塔,特點是石窟平面呈狹長的馬蹄形,窟內環繞四壁雕刻列柱,分前後兩個空間,前者是禮堂,後部為圓形天井稱穹窿井,就是藻井。舉行佛教儀式。
毗訶羅窟vihara:精舍、僧房之意,是僧徒居住、修道和講學、集會的地方。
舍利塔:指存放佛祖釋迦牟尼舍利之塔(stupa,窣堵波,塔婆)或後世高僧舍利子的塔,又稱舍利浮圖、浮屠、骨塔、佛塔。
57-1003-04印 奧蘭卡巴 世遺 埃洛拉石窟1-6(1)佛教石窟1-12。西元600-730 年。
但是我先前往第1窟,按順序回頭走。
走到瀑布的地方,上樓梯就是1-6窟。
Ellora Cave No.1
Cave no -2
Ellora Cave No. 3
Ellora Cave No. 4
Ellora Cave No. 5 Maharwada Cave=第5窟馬哈瓦達洞穴,是最大的毗訶羅窟。
可追溯到公元七世紀左右。長方形的大廳、兩個小禮拜堂、前廳和聖殿,大廳有雕飾的巨大的列柱。殿內供奉說法姿勢的佛陀,並有兩座雕像守護。
Ellora Cave No. 6
參觀完,要從原來的樓梯下來。
57-1003-05印 奧蘭卡巴 世遺 埃洛拉石窟7-9(1)佛教石窟1-12。西元600-730 年。
繼續走7窟。
Ellora Cave 7
Ellora Cave No. 8
Ellora Cave No. 9
57-1003-06印 奧蘭卡巴 世遺 埃洛拉石窟10(1)Vishwakarma維什瓦卡爾馬窟。最著名。西元650年左右。佛教石窟1-12。西元600-730 年。
Ellora Cave No. 10 Vishwakarma(毗濕婆卡瑪,印度教中工匠神。)=第10窟維什瓦卡爾馬窟。最著名。建於西元 650 年左右。
外觀像僧院窟,兩壁雕出的石柱高約4米,柱頂橫樑上刻有雕像。
窟內的舍利塔高約8米,直徑約4米,拱形的屋頂仿木肋條雕刻而成,遍布雕塑,也被稱為「木匠洞」。
正面約5米高的佛龕內有3米多高的佛陀坐像,兩旁為持蓮觀音Padmapani(手持蓮花的觀音菩薩)和密跡金剛菩薩Guhyapada(或持金剛杵之夜叉,職責為擁護佛法、降伏外道及鬼神,常安奉於佛寺門口。)
我仔細地觀看與拍照。整個洞窟呈現黑白色調,雕刻樸實卻非常精彩。
第10窟正在打掃的管理員叫我跟他上到2樓,他打開鎖住的門,我說我沒有錢喔,他叫我進去二樓平台。
我站在欄杆前,可以看到整個壯觀的石窟,好棒啊!
後來有幾個人跟著上來,他們出去後,管理員問我看好了嗎?我一出來,就跟他鞠躬道謝,他點頭鎖門,繼續掃地,
有一個日本男生正上樓來,我叫他快一點進去,可是管理員鎖門了,後來日本人也進去看了,之後管理員鎖好門,其他的人已經不能進去。
57-1003-07印 奧蘭卡巴 世遺 埃洛拉石窟11-12(1)佛教石窟1-12。西元600-730 年。
Ellora Cave No. 11 Do Taal=第11窟兜德勒。
有3層。樓上的雕刻不錯,多毀損。
Ellora Cave 12=第12窟蒂哈爾寺,稱丁德勒Tin Thal。是支提、毗訶羅混合窟。
三層樓。
1樓列柱與雕像,多有毀損。
我從旁邊陰暗的樓梯往上爬。
上到2樓,雕刻很不錯,其中有一個小窟被鎖住了,我透過鐵欄杆,想看清楚一點,這時,一個管理員叫我,然後為我開門,我進到窟裡,發出一聲驚嘆:好美啊!
可惜太黑暗了,需要打光,我的頭燈不太理想,因為近距離,很難拍照。
這裡的洞窟有豐富多元的雕塑,非常精彩,形像生動完整,色澤光潤漂亮,我只能用錄影,我一拍完,出窟,管理員就鎖門,我向他鞠躬道謝,他笑笑點頭。
3樓有一個修行人,喝有香味的水,他笑問我要不要?我笑笑搖搖頭,雖然我戴著口罩,戴著帽子,他可以了解我的善意,我問可以拍照嗎?他立刻擺拍,拍完給他看,他笑著說很好。
3樓的雕塑也很值得欣賞。
印度教石窟共有17座,編號為第13至29窟。
居中的第13窟至第29窟為印度教窟共有17座,主要開鑿於西元7世紀至9世紀。
印度教中有很多的神,這裡的神像也就五花八門,但最多的要數大神濕婆和毗濕奴的神像。
第14窟稱羅婆那伽凱。第15窟稱德斯阿瓦特拉窟。第16窟凱拉薩神廟,是埃洛拉石窟中最重要的一處,代表印度岩鑿神廟的顛峰之作。第21窟稱羅邁希瓦爾窟。第29窟稱杜馬爾萊那或悉達伽那赫尼。
57-1003-08印 奧蘭卡巴 世遺 埃洛拉石窟13-15(1)印度教石窟13-29。西元7-9世紀。
Ellora Cave No. 13
Ellora Cave No. 14 Ravan Ki Khai=第14窟羅婆那伽凱。西元 7 世紀初,由佛教寺院改建而成。
雕塑的姿態靈活。
Ellora Cave No. 15 Dashavatara Cave=第15窟稱德斯阿瓦特拉窟。
上階梯後,有一個開放式庭院,中間有一個獨立式整體式的曼達帕free-standing monolithic mandapa,是印度建築中用於公共儀式的柱狀大廳或亭子,後牆上,印度皇家王朝Rashtrakutas的創始人Dantidurga的銘文對確定寺廟的年代很重要。
後面有兩層樓的神廟。
這個洞穴最好的浮雕是描繪 Hiranyakashipu 之死的浮雕,其中人獅 (Narasimha) 形式的毗濕奴從柱子上出現,將一隻致命的手放在他的肩膀上。上層牆柱的雕塑包括毗濕奴的十個化身。
其他浮雕包括 Gangadhara、濕婆和Parvati 的婚姻、沙克蒂Shakti、Tripurantika(濕婆神的化身)、Markendeya(聖人Mrikanda的兒子)、跳濕婆舞等。
雕塑的姿態靈活。
57-1003-09印 奧蘭卡巴 世遺 埃洛拉石窟16(1)最重要Kailasa Temple凱拉薩神廟。8世紀建。
Ellora Caves 16: Kailasa Temple=第16窟凱拉薩神廟,最重要。由Rashtrakuta國王克里希納一世Krishna I(統治時期 756-773年)建造。代表印度岩鑿神廟的顛峰之作。
石窟高達33米,長50米,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雕刻石窟,花崗岩。
裝飾雕刻鬼斧神工、壯麗豪華,代表作有《羅婆那搖撼凱拉薩山》、《闍陀優奮戰羅婆那》、《舞蹈的濕婆》等。
凱拉薩神廟是供奉濕婆的神廟,象徵濕婆隱居在喜馬拉雅雪山中的神山--凱拉薩山。
凱拉薩山Mount Kalashi:傳說是濕婆隱居的地方。即中國西藏阿里境內的岡仁波欽神山,是岡底斯山的主峰,藏語是「雪山之寶」或「雪聖」。
16A登高,觀景點Ellora Caves exit point,看16的全景。
從崖頂向地面挖掘,切削出三面石壁,中間鏤空的神廟猶如從地上陡然升起。神廟縱深約 80 多米,寬約 40 多米,高約 32 米,由門樓、祠堂、前殿和主殿 4 個基本建築單元組成。
主殿高塔外壁上一個個凌空飄舞的飛天雕像,更具有火山般的爆發力和流星般的躍動感。
16最重要,最精彩。
到16窟,在16窟花比較多的時間。
神廟西面的入口處是一座高大的長方形門樓。
在神廟入口走廊圓柱之間的壁龕中佇立著 3 尊河流女神浮雕:恆河、亞穆納河與,既保持著笈多古典主義的高貴、寧靜、和諧,又充滿著印度巴洛克式的華美、活潑、優雅,被公認為印度雕刻中女性美的最高典範。
進入門樓便是一座雙層亭閣,是供奉濕婆的坐騎公牛南迪Nandin的祠堂。
祠堂兩側各有一根雕飾豪華的幢柱,高約 18.3 米,幢柱兩旁分立著 2 只大象。
祠堂後面,是前後相連的前殿和主殿,前殿內部是由 4 根一組的 16 根列柱支撐的會堂。前殿南北外側各凸出一座門廊,在前殿寬闊的方形平頂中心,刻有碩大的三重蓮瓣浮雕圖案,上面雄踞著 4 頭獅子。
主殿高大雄偉,神像林立,從頂端延伸的 3 層廟塔精巧無比。
供奉濕婆的林加(陽根)。
四壁迴廊上雕像眾多,北迴廊 12 座,東迴廊 19 座,中間迴廊 9 座,南迴廊12 座,這些雕像,或威武強悍,或溫柔歡快,神采各異,栩栩如生,神殿中楣上一排石雕大象深厚雄勁。神廟內外布滿了大量浮雕嵌板、壁龕和飾帶。雕刻題材主要是有關濕婆的往世書神話和史詩《羅摩衍那》、《摩訶婆羅多》的故事。
57-1003-10印 奧蘭卡巴 世遺 埃洛拉石窟17-27(1)印度教石窟13-29。西元7-9世紀。
出16窟,往右,過橋,17-27窟。
Ellora Cave No.17
Ellora Cave No. 18
Elora Cave No. 19
Cave 20A
Ellora Cave No. 21 Rameshwar Temple=第21窟稱羅邁希瓦爾窟。
上階梯後,有一個開放式庭院,中間有一個方形的曼達帕mandapa。
寺廟至聖所的濕婆林加(陽根),與入口兩側的恆河女神和亞穆納女神的大型雕像,位於等邊三角形中。這樣的幾何關係可能象徵著婆羅門-Prakriti(原質、本性)的關係,也就是男性和女性能量的相互依存,這是印度教神學的核心。
而恆河女神和亞穆納女神的雕塑,也象徵喜馬拉雅山的兩條主要河流及其對印度文化的重要意涵。
雕塑中也有許多比較獨特的,例如描繪女神帕爾瓦蒂Parvati追求濕婆的故事。
Ellora Cave 22
Ellora Cave No. 23
婦女群用保特瓶裝山壁流下的泉水喝,羞赧親切地跟我打招呼。
Ellora Cave 24
Ellora Cave 25 (Kumbharvadam)
Ellora Cave No. 26
守衛 26 號窟主殿的 Dvarapalas
補充
德瓦拉帕拉Dvarapalas:是一扇門或大門的守護者,通常被描繪成戰士或可怕的巨人,通常配備武器-最常見的是gada(狼牙棒)。dvarapala 雕像是印度教、佛教和耆那教文化中廣泛使用的建築元素。
Ellora Cave No. 27
Ellora Cave No. 28已封閉
走完1-27,河的對面有瀑布瓦古拉瀑布Waghora Waterfall,要往29窟的小路封了。(後來再從大馬路過去。)
Cave 29=第29窟稱杜馬爾萊那或悉達伽那赫尼。Ellora Cave No. 29 The Dhumar Lena
哈努曼維拉神廟Hanumantveera mandir
57-1003-11印 奧蘭卡巴 世遺 埃洛拉石窟(1)Ellora Caves。34座石窟。公元前600-1000年。
我回頭到16,找遊園車。
下午3點多,遊園車已結束。
我把握時間,快步走約25分鐘到30-34窟。參觀的人很少。
耆那教石窟共有5座,編號第30至34窟。
位於北端的第30窟至34窟為耆那教窟共有5座,開鑿於西元8世紀至10世紀。形式上模仿印度教石窟,但規模較小,雕刻也沒有那麼生動靈活,但仍是細緻的雕刻。
耆那教石窟內多為裸體立像,兩腿兩臂纏著藤蔓植物,長髮披肩,象徵耆那教苦行不渝、返樸歸真的意義。
耆那教洞穴的雕刻,重點描繪24個Jinas(勝利者,從無休止的輪迴中解脫的精神征服者)、神和女神、yaksa(男性自然神)、yaksi(女性自然神)等。
57-1003-12印 奧蘭卡巴 世遺 埃洛拉石窟30-34(1)耆那教石窟30-34。西元8-10世紀。
Ellora Cave no. 30 Chhota Kailasha =第30窟喬塔凱拉莎,或稱小凱拉薩,模仿第16窟,但規模小,雕刻較無活力。
它有兩個像真人大小的跳舞因陀羅浮雕,一個有八隻手臂,另一個有十二隻手臂,兩者都裝飾有裝飾品和王冠。入口處的因陀羅面板還描繪了其他神靈、天神、音樂家和舞者。
因陀羅:是印度教中的提婆Deva和斯瓦加Svarga之王。他與天空、閃電、天氣、雷聲、風暴、雨水、河流和戰爭有關。
提婆Deva:指居住在天界的男性神明。
斯瓦加Svarga:是印度教中天神的居所。常被翻譯為天堂,是一組位於須彌山及其上方的天體世界,那些通過遵守經文過著正義生活的人,在下一次出生到地球上之前,在這裡享受享樂。
Ellora Cave 31
31 號石窟由四根柱子、一個小神殿和一些雕刻組成,但尚未完工。
Ellora Cave No. 32 The Indra Sabha=第32窟稱因陀羅瑟帕Indra Sabha,始建約於9 世紀。模仿16窟。
是耆那教系列中最大的,建築雕刻最為精美華麗。色彩鮮豔的天花板繪畫,大型蓮花形狀雕刻。
在雙層列柱大殿的壁龕中,雕刻有一尊高達17米的耆那教創教始祖Mahavira的石雕,坐於蓮花台,台下有金剛座。
神殿的中心是Sarvatobhadra,耆那教的四個 Tirthankaras-Rshibha(第 1 位)、Neminatha(第 22 位)、Parsvanatha(第 23 位)和Mahavira(第 24 位)。
補充
Sarvatobhadra:這些類型的寺廟在基本方向上有四個功能性門,還有一個 Pradakshinapatha,圍繞著聖所有一排 12 根柱子。這些類型的寺廟可以從四面八方進入。
Parikrama或 Pradakshina:是神聖實體的順時針繞行,以及執行這一過程的路徑。
Ellora hindu Cave 33 (Jagannatha Sabha)=埃洛拉印度教洞穴第33窟賈格納特·薩卜哈。始建約於9 世紀。
兩層樓的洞穴,有十二根巨大的柱子和象頭伸。
大廳前面有兩根沉重的方柱,中間區域有四根,內部有一個帶柱子的方形主廳,帶有凹槽軸,所有大廳的柱頭、脊和支架都有錯綜複雜的雕刻。
主要供奉耆那教中的最後兩個 Tirthankaras:Parsvanatha(第 23 位)和Mahavira(第 24 位)。
雕刻很不錯。
Ellora Cave No. 34始建約於9 世紀或 10 世紀。
洞窟裡有一尊大型坐著的 Parshvanatha(第 23 位) Jina,有四名侍者,其中兩人拿著飛拂
洞穴後面是一個留著鬍子的人,手裡拿著一個碗,碗裡裝著圓形的祭品,場景可能與耆那教的虔誠崇拜有關。
雕刻還不錯。
57-1003-13印 奧蘭卡巴 世遺 埃洛拉石窟(1)Ellora Caves。34座石窟。公元前600-1000年。
要回遊客中心的路程中,我循著指標,走到29窟。
57-1003-14印 奧蘭卡巴 世遺 埃洛拉石窟29(1)印度教石窟13-29。西元7-9世紀。
Ellora Cave No. 29 The Dhumar Lena =第29窟稱杜瑪律勒拿或悉達伽那赫尼。
哈努曼維拉神廟Hanumantveera mandir
包括神廟在內的大廳長 148 英尺x 149 英尺,延伸到近 250 英尺,高近 18 英尺。大廳呈十字架形,屋頂由 26 根巨大的柱子支撐。
大廳的後方,有一個獨立的方形聖所,有四個門口,裡面有一個基座供奉著濕婆的林加linga,每一個門口有一對巨大的dwarapalas 左右守衛,每一個守衛的左手拿著武器,右手拿著一朵花,每一個守衛的身後,還有一名較小如真人大小的、身材窈窕的女侍者,也拿著一朵花。
德瓦拉帕拉dwarapalas:是一扇門或大門的守護者,通常被描繪成戰士或可怕的巨人,通常配備武器-最常見的是gada(狼牙棒)。dvarapala 雕像是印度教、佛教和耆那教文化中廣泛使用的建築元素。
大廳的三面各有兩隻大獅子守衛。
西邊有一個露天庭院。Kailas山。
北端,我們發現 Bhairava 有兩名受害者。
陪臚Bhairava:字意是可畏或恐怖;是一尊印度教神明,外型兇猛,相傳是濕婆神的化身,或是他的兒子。
南陽臺上,有一個大坑,對面是樓梯平臺。
在西區,濕婆和帕爾瓦蒂正在玩骰子遊戲,毗濕奴和梵天站在兩邊。
東端是濕婆和帕爾瓦蒂的婚禮場景。兩人都拿著一朵花。
在它的南邊是一個巨大的 Devi,前面頂著圓頭飾。
在它的南邊是通往下面溪流的樓梯。
在北邊的陽臺上,濕婆是一位瑜伽士或苦行者,左手拿著一根棍棒,坐在一朵由娜迦雕像支撐的蓮花上,每個雕像後面有兩個女性崇拜,顯然是從佛陀的雕像中複製出來的。
東牆上,是一個高大的女性形象——一位河神——站在一隻上,身邊有一位女侍和一個犍陀羅。這是在洞窟北側的一個小庭院裡,東邊是一個低矮的洞窟,裡面有一大塊石頭。
這個洞穴裡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雕塑,是跳舞形式的濕婆或 Nataraja。帕爾瓦蒂坐在他的左邊。
也很值得看。
隔著瀑布回望26-27石窟。
57-1003-15印 奧蘭卡巴 世遺 埃洛拉石窟(1)Ellora Caves。34座石窟。公元前600-1000年。
回到遊客中心。
在印度,登上每座寺廟的階梯都要脫鞋,有的要放在上階梯前,萬一下雨就會淋到雨,有的可以放在上階梯後的門廊前,不會淋到雨,因為印度人多半穿拖鞋、涼鞋或打赤腳,不管下不下雨都沒有什麼不方便。
可是我穿的是防水布鞋(有時穿溯溪鞋),除了穿脫比較麻煩之外,我還擔心被淋到雨、被螞蟻爬進去、被誤穿走了,所以通常我用塑膠袋裝起來,再裝進不透明的手提袋裡。隨身帶著走。
另外要穿比較耐穿的襪子(最好快乾的材質),我磨破了3雙襪子,因為地板比較骯髒、粗硬、凹凸不平,有時地板還潮濕積水,得脫襪子,也要注意腳的安全,避免受傷。
每座神廟都有管理員,有的管理員,會主動用手機的燈光導覽、講解或幫遊客拍照,收取小費,我很堅定的婉謝,只想慢慢地遊覽,他們就會去找別的遊客。
很感謝,我在埃洛拉石窟碰到的管理員都不會這樣。
有的石窟比較陰暗,我的手腕上帶著頭燈低調照明,如果用手機比較微弱的燈光會更好。
資料參考:
3埃洛拉石窟:行前必讀,景區介紹,關鍵信息,如何到達,景點美圖,組成部分,結構特點,_中文百科全書
57-1003-16印 奧蘭卡巴 世遺 埃洛拉石窟-回市區(1)
16:20出園
回程出園右手邊。搭公車回中央車站。來時下車在左側。
16:40公車42號,比較好的巴士,50元。
57-1003-17印 奧蘭卡巴Aurangabad(1)始建17世紀。
17:28到市區,我提早一站下車。
下車後,要去買肉,途經商店,先去買美極和綠豆仁88,再去買雞肉200,可惜買不到蔬菜水果。
走回旅館,正值交通尖峰的時段,各種車子很多,我平安到達,感謝主!
58-1004五奧蘭卡巴Aurangabad 世遺 阿旃陀石窟 Ajanta Caves 旃(ㄉㄢ)
58-1004-01印 奧蘭卡巴Aurangabad(1)始建17世紀。
旅館早餐後,走到車站。
奧蘭加巴德中央車站Aurangabad Central Bus Station
每一台公車開進停車廣場,乘客都會蜂擁而上,也有人從窗戶先丟包包或物品上車,很熱鬧。
我來回走動在6-7-8號月臺前的廣場等,因為看不懂公車前的標示,所以我都是問穿卡其色制服的工作人員:是不是這台車?
58-1004-02印 奧蘭卡巴 中央車站-阿旃陀石窟(1)Ajanta Caves
去阿旃陀石窟 Ajanta Caves 的公車,1小時1班車。
09:15公車來了,先上車坐好。車掌先生會來,票價85盧布。
11:59到達公車停靠點 अजंठा लेणी मुख्य प्रवेद्वार站(回程搭車不在這裡,要搭嘟嘟車到前站或後站。),中間山路比較彎,但是路況還不錯。
在路邊下車後,經過停車場Ajanta Caves T Point與商店區Ajanta Caves Market,到接駁車站Ajanta Ajanta Bus Stand等車。
12:12往阿旃陀石窟的接駁車Shutte Bus to Ajanta Caves 開車了,車票25盧布,每20分鐘1班車,回程最晚6:00。
-行車4公里
12:22到阿旃陀石窟的停車場。
58-1004-03印 奧蘭卡巴 世遺 阿旃陀石窟(1)Ajanta Caves印度最大佛教石窟。
印33最大佛教 世遺 阿旃陀石窟 Ajanta Caves=阿折羅伽藍及石窟,位文達雅山Vindhya的懸崖上,瓦格河Waghur。印度最大的佛教石窟遺址,已發現31處石窟,是佛教藝術的經典。第一時期在西元前2世紀。第二階段在西元5-6世紀的笈多王朝時期,岩壁上有豐富的岩畫。
石窟主要分為兩個時期,
一是部派佛教時期:
Ajanta Cave 9
Ajanta Cave 10
Ajanta Cave 12
Ajanta Cave 13
Ajanta Cave 15A
二是大乘佛教時期=伐迦陀迦時期。
Ajanta Cave 1-8
Ajanta Cave 11
Ajanta Cave 14-29
每個石窟的大小不一,內部的建構與裝飾差別很大,有的簡單有的富麗,有的帶有門廊。每個石窟都有一個廳堂,洞窟正面一般都有雕刻的裝飾,內牆和天花板則有壁畫的裝飾。
在石窟的後部鑿有一座聖所,以一尊大型佛像為中心,伴隨許多的浮雕和神靈。
阿旃陀石窟中的壁畫主要講述喬達摩佛Jataka與出生有關或出生的故事,主要是關於喬達摩佛以人類和動物形式出生,描述佛陀前世的佛教傳說,這些寓言故事嵌入古老的道德和文化傳說,這些傳說也存在於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寓言和傳說中。
補充
印度石窟的建築形制可分為「支提窟」和「毗訶羅窟」兩種。
支提窟chaitya:塔廟,是藏舍利的塔,特點是石窟平面呈狹長的馬蹄形,窟內環繞四壁雕刻列柱,分前後兩個空間,前者是禮堂,後部為圓形天井稱穹窿井,就是藻井。舉行佛教儀式。(9,10,19,26,29號窟)
毗訶羅窟vihara:精舍、僧房之意,是僧徒居住、修道和講學、集會的地方。
大多數石窟是具有對稱方形的僧院。石窟的大廳都附有較小的方形宿舍,也就是密室cell,這些密室從山壁的牆中挖鑿出來。
舍利塔:指存放佛祖釋迦牟尼舍利之塔(stupa,窣堵波,塔婆)或後世高僧舍利子的塔,又稱舍利浮圖、浮屠、骨塔、佛塔。
售票口Ticket Counter Ajanta Caves 買門票600盧布
第一段路就是爬坡,再往下坡走。
小山口驗票。
佛窟群沿著瓦格河Waghur建在文達雅山Vindhya的懸崖山坡上,道路鋪得不錯,但是要到佛窟都必須爬或高或低或長或短的階梯,建議穿防滑好走的鞋子,而且有許多石窟要脫鞋才能進入,建議鞋子可以穿脫方便,洞窟裡的地板比較堅硬,我也穿一雙比較耐磨的襪子,另外備用一雙襪子和萬一要裝鞋子帶著走的塑膠袋和不透明提袋。
沿路有可雇請的滑竿轎子。
58-1004-03印 奧蘭卡巴 世遺 阿旃陀石窟01-02-04-05(1)Ajanta Caves印度最大佛教石窟。
Ajantha Cave01精美
以漂亮壁畫聞名的毗訶羅窟vihara修道院。
1 號石窟正面的楣板描繪了大象、馬、公牛、獅子、飛天和冥想的僧侶。
釋迦牟尼雕像正面表現沉思、左面表現微笑、後面表現凝視。
拱門,石柱、屋頂的雕刻有各式雕飾、神像、飛天仙女;牆壁和天花板的壁畫主要描述佛陀作為國王的前世,不是鹿、大象或其他Jataka 動物,而是佛陀即將放棄的皇室生活。
受到不少破壞。
Mahajanaka Jataka 故事的四幅壁畫之一:國王宣佈退位成為苦行僧。
Sibi Jataka:國王為出家者舉行傳統儀式。他接受了儀式性的沐浴。
慈悲菩薩蓮花
金剛手 金剛手杵Vajirapāṇi霹靂的持有者,字意是「他」手中的金剛杵,是大乘佛教中最早出現的菩薩之一。他是喬達摩佛的保護者和嚮導,玫瑰象徵著佛陀的力量。
Kinnara 與 kachchapa veena,1 號洞中蓮花生菩薩畫的一部分。
Kinnara是印度教和佛教神話中的一種生物。他們被描述為一半是人一半是鳥,與音樂和愛情有密切關聯。據信他們來自喜馬拉雅山,經常在遇到困難或危險時守護人類的福祉。一種古老的印度弦樂器被稱為 Kinnari vina。
Ajantha Cave02繁複精美
Cave02的牆壁、天花板和柱子上,以其女性焦點、錯綜複雜的雕刻與繪畫而聞名,雖然也有一些破損,但是保存的狀況比Cave1好,也更加繁複與精美。
黑白色調的螺旋屋頂也保存得很好。
始建於460-477年,可能受到與哈利塞納皇帝關係密切的女性的贊助和影響。
Ajantha Cave03未完成的挖掘。
Ajantha Cave04
由一個陽臺、柱狀大廳、聖所和一系列未完成的密室cell組成。
由馬圖拉贊助,可能是一位富有的信徒。
聖所裡有一尊巨大的佛像,以佈道的姿勢,兩側是盤旋在上方的菩薩和仙女。
Ajantha Cave05未完成的挖掘。
58-1004-04印 奧蘭卡巴 世遺 阿旃陀石窟06-07-08-09-10(1)Ajanta Caves印度最大佛教石窟。
Ajantha Cave06
兩層樓,兩層都有大廳、聖所和密室cell。
1樓,聖所的雕塑上層是佛,下層是獅子,上面是飛天。牆壁描繪了什拉瓦斯蒂Sravasti 的奇跡和 Mara的誘惑傳說。
爬樓梯到2樓,有更多的雕塑。聖所的雕塑上層是佛,下層是鹿,上面是飛天。
2樓的意義重大,它展示了一位跪在佛腳下的信徒,可以了解5世紀的崇拜與習俗。
補充
什拉瓦斯蒂Shravasti:一個小鎮。古印度 Kosala 王國的首都,是佛陀成道後居住最多的地方。佛陀在這裡佈道,許多著名弟子皈依,並施行Sravasti 奇跡--偉大的奇跡和雙胞胎奇跡,是佛教中很多浮雕、雕像和文學的主題。Sravasti 對印度教和耆那教也很重要。
瑪拉(惡魔)Mara:在佛教中,是一位阿修羅惡毒的天王,他試圖用他的天軍和美女的幻象來阻止悉達多王子獲得覺悟。在佛教宇宙論中,魔羅與死亡、重生和慾望有關。他是閻羅可怕的角色,所有與他相關的生物,黑暗和死亡,都成為瑪拉的力量。
Ajantha Cave07
一個聖所、一個帶有八角形柱子的大廳和八個供僧侶使用的密室cell。
Ajantha Cave08
是未完工的修道院,現作儲藏室和發電機室。有人住,可下坡過橋到對岸。
Ajantha Cave09
始建西元前2-1世紀,在西元 5 世紀重新設計。
9 號石窟是佛塔,支提窟chaitya。壁畫描繪Jatakas的故事。
過道有一排 23 根柱子。天花板是拱形的。佛塔位於後殿的中心,周圍有一條環繞的小路。佛塔坐落在一個高高的圓柱形底座上。
壁畫中佛像身穿橙色袈裟,由查特拉傘chatra保護。
補充
查特拉chatra 或chhatra;包括儀式、國家、皇家或神聖的雨傘或遮陽傘,是印度藝術中皇室和皇室權力和神聖性的象徵,在印度教、耆那教和佛教中是神聖的象徵。
喬達摩悉達多Jataka;佛陀,字意是覺醒者,是一位流浪苦行者和宗教教師,在西元前 6 世紀或 5 世紀創立了佛教。
根據佛教傳說,他出生在藍毗尼,現在的尼泊爾,放棄皇室的家庭,過著流浪、苦行、乞丐、冥想的生活,在印度的菩提伽耶悟道成佛。
死於拘尸那揭羅 Kushinagar 並達到涅槃parinirvana(“從有條件的存在中最終解脫”)。
拘尸那揭羅Kushinagar:一個小鎮,位於現今印度卡西亞(Kasia)村,是古印度十六大國之一末羅國的都城。因釋迦牟尼在此間涅槃,也是佛教的四大聖地之一。
涅槃Nibbāna;意譯為熄滅、滅、滅度、寂滅、無為、解脫、自在、安樂、不生不滅等,新譯作般涅槃pari-nibbāna,意思是肉身死亡後,進入不生不滅的涅槃狀態,它意味著從輪迴、業力和重生中解脫。
在一些大乘經典中,特別是《大乘大乘經》中,parinirvāṕa 被描述為佛陀永恆真我的境界。
在藝術中的佛陀中,事件由一個斜卧的佛像代表,通常被弟子包圍。
Ajantha Cave10壁畫,有空調。
始建西元前2-1世紀,在西元 5 世紀增修。
10號石窟是佛塔,支提窟chaitya。壁畫描繪Jatakas的故事。
有一個大型的中央大廳,有一排 39 根八角形柱子,中殿將過道和盡頭的佛塔隔開,用於禮拜。佛塔有一條 pradakshina patha(環形路徑)。
10 號石窟的梵文銘文以婆羅米文字書寫,具有重要的考古學意義。是阿旃陀遺址中最古老的銘文,可追溯到西元前 2 世紀左右。
壁畫數量眾多,來自兩個時期,許多畫作按順時針順序敘述Jataka故事。
58-1004-05印 奧蘭卡巴 世遺 阿旃陀石窟11-12-13-14-15(1)Ajanta Caves印度最大佛教石窟。
Ajantha Cave11 是一座修道院。
Ajantha Cave12
西元前2- 1 世紀修道院。
洞穴受損,前牆完全坍塌。它的三個側面有12個密室cell,每個密室都有兩張石床。
Ajantha Cave13
小修道院,一個大廳,七個密室cell,每個密室有兩張石床,由岩石雕刻而成。
Ajantha Cave14
未完工的修道院,雕刻在 13 號石窟之上。
Ajantha Cave15
一座修道院,有大廳、聖所、前廳和帶柱子的陽臺。
58-1004-06印 奧蘭卡巴 世遺 阿旃陀石窟16-17-18-19-20(1)Ajanta Caves印度最大佛教石窟。
Ajantha Cave16雕塑與壁畫
一座大乘佛教寺院,位於遺址中央附近的黃金地段,由 Vakataka 國王 Harishena(統治時期475 - 約500年)的大臣 Varahadeva 贊助。
被稱為「關鍵洞穴」,有助於追溯整個洞窟的年表。
入口處有兩頭大石象。一個正門、兩個窗戶和兩條側過道的修道院。
壁畫很多,位於入口左側的前廊中,敘述方向為順時針方向。描繪各種Jataka 故事、Nanda的皈依、一頭菩薩象的故事等。
走廊的右側牆壁描繪佛陀的生活場景。
Ajantha Cave17雕塑與壁畫非常精彩
由 Vakataka 國王Harishena(統治時期475 - 約500年)的大臣 Varahadeva 贊助。
擁有大型和最複雜的vihara設計。
大廳的柱廊有20根柱子,有許多的柱子與柱頭具有獨特精美的雕刻與繪畫。
17窟擁有保存最完好和最著名的繪畫,有30幅主要壁畫。華麗而優雅,描繪 Jataka故事來頌揚人類美德,也呈現當時的文化和社會情景,例如海難、公主化妝、戀人、一對情侶與女人和男人多情地坐著的飲酒場景等。
但是在機場牆壁上的那幅壁畫,不開放參觀。
還有大量的印度神靈和女神綜合雕刻。
Ajantha Cave18
一個小的矩形大廳,兩個八角形的柱子。
Ajantha Cave19造型 雕塑 西元 5 世紀
19號石窟是支提窟chaitya,可追溯到西元 5 世紀。以雕塑聞名。
入口立面華麗,石窟裡有高高的拱形天花板,有15根柱子將大廳分為兩個側過道和一個中殿,圓柱上有花卉浮雕和繪畫,柱頭上有佛陀的凹槽軸,中殿通向佛塔,佛塔前面是一座大型浮雕佛像,佛塔的後面,兩個側過道相連通可以繞行。
Ajantha Cave20
一座建於 5 世紀的修道院大廳,一個聖所、四個僧侶密室cell。
聖所的佛陀坐在兩個枕頭上,身後有一棵豐盛的芒果樹。
58-1004-07印 奧蘭卡巴 世遺 阿旃陀石窟21-22-23-24-25(1)Ajanta Caves印度最大佛教石窟。
Ajantha Cave21
一個大廳,12個僧侶密室cell、一個聖所和 12 個帶柱子和柱子的陽臺。柱上雕刻著動物、花卉、飛天女神apsaras、那伽蛇神Nagaraja等。
Ajantha Cave22
位在較高的山坡,要爬一段窄台階才能到。
一個小型大廳,一個狹窄的陽臺和4個未完成的密室cell。
佛陀坐在pralamba-padasana(一種瑜伽姿勢)中。
Ajantha Cave23
未完工,一個大廳,但是管理員引導我去看柱子上精緻的雕刻與龍眾守門人。
Ajantha Cave24
未完工,大廳大,精緻的柱子上嵌刻著恩愛的情侶。
第 24 窟對於遺址的學術研究非常重要,它展示多個工人團隊如何同時完成他們的目標。
一段沒有佛窟的山坡,山壁有小水流,小路與小橋都算好走。
Ajantha Cave25
一座修道院,有大廳,沒有聖所。
58-1004-08印 奧蘭卡巴 世遺 阿旃陀石窟26(1)Ajanta Caves印度最大佛教石窟。
Ajantha Cave26(西元 5 世紀)精美絕倫的雕刻
由 Vakataka 國王Harishena(統治時期475 -約500年)的大臣 Varahadeva 贊助。
是支提窟chaitya,5世紀末或 6 世紀初。以精美的雕塑聞名。
入口的立面很漂亮,石窟裡有高高的色彩鮮明的拱形天花板,有柱廊將橢圓大廳分為兩個側過道和一個中殿,圓柱上有細緻的浮雕,柱頭上有佛陀的凹槽軸。
入口左側的過道,牆上有一尊巨大卧佛的大般涅槃Mahaparinirvana。
兩個側過道到處都是雕刻的佛教傳說,以及瑪拉的誘惑Temptations by Mara,誘惑包括Mara的女兒們的誘惑,她們在冥想的佛陀下方,衣著單薄,姿態誘人,而佛陀的左側和右側都是魔羅軍隊,試圖用噪音分散他的注意力,用暴力威脅他,右上角是沮喪的Mara的圖像,她因未能打擾苦行佛的決心或注意力而感到沮喪。
右側過道側有三幅雕塑描述舍衛城Sravasti 的奇跡,以及坐在各種手印中的佛像。
後殿的中央是一座岩石切割的佛塔,它有36塊雕刻板,底座上有18塊,上面有18塊。
佛塔的正面有佛像,佛像上面有一個三層的托拉納torana,圓頂anda(半球形蛋),佛塔上雕刻著飛天女神apsaras。
佛塔的頂部是一個九層的哈米卡harmika,是大乘佛教宇宙觀中九輪迴天堂的象徵。
佛塔的後面,兩個側過道相連通可以繞行。
補充
大般涅槃Mahaparinirvana:指超越普通涅槃的覺悟和解脫的終極狀態。它象徵著佛陀的最後涅槃,標誌著大乘佛教發展的關鍵時刻。這種狀態的特點是永恆的和平、沒有痛苦的自由和所有願望的實現,這些都是在佛的肉身死亡時實現的。
托拉納torana:印度教、佛教和耆那教建築中用於儀式目的的獨立裝飾或拱形門戶。
哈米卡Harmika:佛塔的重要元素,它在佛塔的圓頂anda的頂部形成一個方形欄杆的部分,包圍著升起在其上方的尖頂yasti。harmika 代表神聖的居所。
Ajantha Cave 27已毀壞坍塌。
Ajantha Cave 28未完成的修道院,部分被挖掘出來,無法進入。
Ajantha Cave 29未完成的佛塔,位於阿旃陀建築群的最高層。
58-1004-09印 奧蘭卡巴 世遺 阿旃陀石窟(1)Ajanta Caves印度最大佛教石窟。
河岸右側參觀結束,回到Ajantha Cave 8號,過橋。
58-1004-10印 奧蘭卡巴 世遺 阿旃陀石窟(1)Ajanta Caves印度最大佛教石窟。
爬上瓦格河Waghur左岸的文達雅山Vindhya山上,有觀景台與瀑布。
觀景台Ajanta Caves View
觀景台Middle View Point ( Ajanta Caves )
觀景台Upper View Point Ajanta Caves
瀑布觀景台Ajanta Caves Waterfall
小鹿在懸崖邊吃草。
下山,沿著河的左岸回到園區售票口。
參考資料:
58-1004-11印 奧蘭卡巴 阿旃陀石窟-回市區(1)
16:15出園,上接駁車,25盧布。
16:27接駁車開車
16:35到接駁車站Ajanta Ajanta Bus Stand,走到大馬路邊的公車停靠點 अजंठा लेणी मुख्य प्रवेद्वार,我等了一會兒,正詫異怎麼都沒有公車。
原來我一時忘記資訊了,因為回程的車子根本不會到這裡停哪,要先搭嘟嘟車到前站或後站去搭公車。
幸好一個太太跟我說要搭嘟嘟車去搭公車,她很可愛,叫我幫她拍照,我們一起搭嘟嘟車,說好一人50盧布。
她告訴嘟嘟車司機先載我去搭車點,要我在加油站Bharat Petroleum旁等車,我跟她謝謝,她繼續搭嘟嘟車回家。
16:58在加油站旁等車,我問旁邊的2個男生要搭哪一班車,他們也很親切的幫助我。
17:08上車,買車票85盧布。
58-1004-12印 奧蘭卡巴Aurangabad(1)始建17世紀。
19:55到中央車站。
感謝主,今天是靠主走完全部的行程!
買不到蔬果了,晚餐吃雞肉+泡麵,感謝主,我昨天買到雞肉。
59-1005六奧蘭卡巴Aurangabad-飛機 誤點-孟買 Mumbai 旅館2雷 半夜流浪
59-1005-01印 奧蘭卡巴Aurangabad(1)始建17世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