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辦理專題演講「教師如何自我調適」談起

    好像是回到大學時代,趕場聽演講的忙碌興奮!我們特意在學校最醒目的黃金公佈欄張貼海報:「這是讓心靈再次充電的時刻--教師如何自我調適」「你為家事、校事、國事事事煩心嗎--邀請你來談心。」的確,長久只有付出、不斷擬策與學生--或是長期養戰或是短兵交接,或是寓教於樂、或是愛深責切的過程中,身為教師需要撥開鎮日匆忙,保留一隙靜思空間,衡量自己所學所為意義何在?究竟該調整自己?還是順應環境呢?

    誠然,我們懷抱期望,聽罷卻若有所失,悵悵暗想:「如果指導教授能分析教師壓力來源,真切了解教師需要一些建議與方法多好!」當心情從等待、失望到復平,不禁捫心自問:「我真的不知壓力來自何處嗎?又不知調適的方法嗎?」其實清楚的很哪!但是我們在繁忙工作中找到藉口,因而懶得想、倦於改變爭取與行動。我們的目標近在把班級管理好、及時批改作業、考試成績不要掛車尾、、、,事實上這也是教師最基本的責任,然而總少了些什麼?因為這些工作目標都與個人遠遠相隔!

    原來兢兢業業為學生操心,與部分家長通不了的溝通,為同事家人付出的同時,個人愈漸萎縮,我們活在沒有自我的深井,別人與個人很少考慮到:「教師是什麼?」「教師能做什麼?」「什麼是教師追求的需要的?」「什麼時候可以解放教師角色,讓身心自由,也使旁人自在?」畢竟教師是人,有能力限制、有七情六慾,認識不清又面對外界壓力與內心矛盾的交迫,將導致所謂消極的教書匠,或是教師轉業、傑出人才外流,也將有越來越多的教師尋求心理醫師的協助。

    所以除非教師先跳離困擾面對真正的自我,否則外在環境可能改變的速度,絕對比不上本身麻木的速度,那麼我們如何關心自己呢?

    我認為首先要看重自我,每天預留一段空閒時間。常聽同事說忙得每天倒頭大睡,次晨又搖頭痛醒。但有不少老師卻懂得掌握時間在學校把作業改完,也許是分配排長協助整理,或利用短時間請同學互相訂正小考(老師做總檢查),至於作文週記類,不妨在教室安置導師桌椅,利用早自修分次批閱(當然專心而快速是基本條件),甚至有三五教師合作準備教材,彼此提供資訊交換心得,減少準備功課的時間。離開學校就把校事忘記,而回到家即可「心安於室」作家事或個人休閒,活在此時此刻,教職工作的電力與熱誠才能持久。當一天結束給自己完完全全的三十分鐘吧!想想今天發生的小趣事、做做體操、聽首好歌、記下隻字片語的感情、看看書、那怕發呆傷神也好,讓紛擾心像沉澱片刻,再心平氣和進入夢鄉。

    其次要拓展自我,保持與社會聯繫。不少教師的生活重點是百米折返跑,起點是家、終點為校,每天直徑往來,連轉個彎迂迴跑的時間和想法都不曾有過,慢慢的養成保守固著的心態。一位資深有家眷的老師舉自己的實例說:「我加入社會服務義工工作,儘管時間緊湊,但認識許多朋友,從他們眼中看教育,我覺得很新鮮也很寬廣。最重要的是從幫助別人中自我成長。」與社會保持聯繫才不流於井底之蛙,或孤芳自賞怨天尤人,而介入社會方法很多,包括:參與校外社團、學習才藝、三五好友小憩聚會、參加文化藝術活動、全家看場電影或一起出遊、甚且簡單如多看報章雜誌都好。更積極者,可以透過文字或行動爭取教師權利,建議有關單位立法,擬訂有效而適當的管教政策,對疏於管教子女的家長進行強迫性親職教育。

    第三要要求自我,把握進修機會。個人進修雖是自己能決定卻也最容易懈怠,所以爭取在職進修鞭策學習是充實知能的最佳途徑,舉凡日夜間部或暑期進修、教師研習中心或各教學輔導團辦理的研習、觀摩會等,有機會不要輕易推辭,放棄權利等於關閉一股活水泉源。使自己愈加乾涸而已!

    第四美化自我,增添生活情趣。學校辦公室常被堆積如山的作業、講義、參考書窒息了,滿目枯燥與壓力。如果擺個花瓶插幾枝劍蘭,也許心情就不一樣了;一顆紅薯竟然每天從不同的芽眼長出翠嫩的新葉,好有生機;偶爾穿戴鮮麗進辦公室,引來一陣騷動,自己看了也高興!此外展現個人才華形成獨特風格也很重要,讓別人想到插花找王老師,寫毛筆找李老師,打羽球找張老師、、、,開創教學以外的成就感,不妨適時與同事分享個人的興趣或專長。贏得讚美贏得友誼,生活更有情趣了。

    我們老師用耐心愛心教育子弟,也可以用同等態度對待自己。在此,我們呼籲也冀盼:教師的支持資源不多,如果學校輔導室制度健全有合適人員,不妨關注學生之餘,多關注施教的老師。譬如多數學校常辦理的輔導知能研習、專題演講、陳設並借閱各種相關資料等;而平時宜主動與教師聯絡情誼,而不是只有一堆表格要填的公式要求;或是提出構想藉助某些熱心有專才的教師,主辦教師才藝班、讀書會、服務性社團等,讓老師們有共同交談、一起切磋研究的機會;即使是佳節送一張小小賀卡,都會令老師們備感溫馨,當然輔導室人員要先身心健康而彼此支持。

    我深信有快樂的老師才有快樂的學生,而快樂生活的主權操之在己。調整自己絕不是消極,放棄改變才可悲。只有先接納適應環境,方能明確知道利弊所在進行革新,當然目標不是一蹴可幾的,但別忘了,我們都是教育舞台上的主角啊!親愛的老師!

原載「北市青年」輔導專輯780620 第二十七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愛國夫人部落格 的頭像
    愛國夫人部落格

    愛國夫人部落格

    愛國夫人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